Logo
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行動人類學研究群
ACTION ANTHROPOLOGY
 
  • 中文
  • 日本語
  • English
  • 私達について
  • About

在永久屋想家─ 2021莫拉克災後人權工作坊

公開日:2021年04月01日
 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之後,原來在山區的部落被迫遷到平地永久屋,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空間,族人必須改變生活方式與習俗,因此許多族人在遷村後發生適應不良的問題,在身體健康、生計產業、文化發展上帶來不少的衝擊。同時,遷村後,在山上的家園,形成無人居住的狀態,不僅造成空間的閒置,也導致土地無法利用的情形。此外,在風災侵襲之下,族人面臨遠離家園、文化斷層、產業匱乏、社會組織崩解的課題。莫拉克風災迄今已超過十年,政府的災難治理政策,以遷村並安排災民入住永久屋為基調,雖然暫時達到安置的目的,但遷村後災民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延續所面臨的困境,包括部落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影響、遷村後部落關係的重組及命脈的延續,迄今尚無完整的評估與檢討,而災後陸續發生的戶籍、產權、土地、產業等等的爭議,也反映了當初遷村政策的盲點。本工作坊擬邀請永久屋基地的族人、國際學者專家與民間人士,透過研討工作坊的型態,針對上述議題進行討論,同時也藉由分享建立未來努力的方向與共識。

続きを読む: 在永久屋想家─ 2021莫拉克災後人權工作坊

1920、30年代台灣客家知識青年的行動與折翼:從朝鮮獨立運動談起

公開日:2021年03月10日
二、小型討論會 主題:1920、30年代台灣客家知識青年的行動與折翼:從朝鮮獨立運動談起

【2020年】成果 轉型正義:重建關係的療癒工地

公開日:2021年03月10日
ㄧ、小型討論會 主題:轉型正義:重建關係的療癒工地 報告人:彭仁郁(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) 與談人:吳鯤魯(紀念殷海光先生基金會董事長) 日期:2020年

再現3萬年前橫渡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研究成果

公開日:2021年03月10日
  二,時間:2019年12月14日(週六)2:00~5:00 pm    主題:再現3萬年前橫渡黑潮航海實驗計畫研究成果

Existential Threats, the Holocaust and Contemporary Israel: National Identity and Security(生存威脅、大屠殺與當代以色列國家認同與安全)(20190424)

公開日:2019年04月11日
  主講:Dr. Eyal Ben-Ari(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訪問學人、Center for Society, Security and Peace at Kinneret College on the Sea of Galilee 教授)   時間:2019.4.24(三)7:00pm~   地點:殷海光故居(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-1號)   主辦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

行過死蔭幽谷:白色恐怖與其轉型正義(2018/12/13)(含活動照片)

公開日:2018年11月28日
  主講:龔昭勳(《死亡行軍:蘇友鵬醫師的一生》作者) 與談:彭仁郁(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」委員,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) 時間:2018/12/13(四)3:00pm 地點:中研院民族所2319會議室 主辦: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學研究所「行動人類學」研究群

続きを読む: 行過死蔭幽谷:白色恐怖與其轉型正義(2018/12/13)(含活動照片)

從台灣原民專庭看法庭中的文化課題與原住民族權利(2018/10/26)(含活動照片)

公開日:2018年10月17日
  2013年起,司法院在全國各地普設26個原住民族專庭,以示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習俗與文化。設立5年以來,其成果如何,亟需加以檢討。本討論會主講人Chris Upton具有美國執業律師實務經驗,近幾年在台灣進行人類學田野工作,實地參與多次原民法庭,將為我們帶出他的觀察與建言。

続きを読む: 從台灣原民專庭看法庭中的文化課題與原住民族權利(2018/10/26)(含活動照片)

台北「昭和町」日本家屋聚落群的文史價值(2018/06/09)(含活動照片)

公開日:2018年05月31日
  台北昭和町的故事 1920年中葉(昭和初年)在今日青田街、溫州街一帶,剛設校的台北帝國大學、台北高校的教授及職員們紛紛在此建立家園,起造百餘棟和洋折衷式木造家屋,形成一塊充滿學術人文氛圍的區域──台北「昭和町」。 戰後,物換星移,另一波學術與藝文人士入住,仍凝聚著

続きを読む: 台北「昭和町」日本家屋聚落群的文史價值(2018/06/09)(含活動照片)

加泰隆尼亞主義的認同形成與發展(2018/05/11)(含活動照片)

公開日:2018年04月26日
18世紀波旁王朝廢除加泰隆尼亞中世紀以來的傳統行政體制,嚴禁加泰隆尼亞語言文化出現在公共領域,權利遭受強力壓縮激發認同的凝聚。19世紀末波旁復辟,寄望以經濟發展實力建請馬德里改善語言文化權利未果,智識菁英團結思索改善政治地位,衍伸出加泰隆尼亞主義。加泰隆尼亞主義並非狹隘的民族主義,20世紀隨著社會文化

萬物相生相持:關懷基隆黑鳶行動哲學(2017/12/15)(含活動照片)

公開日:2017年12月05日
    [主題] 萬物相生相持:關懷基隆黑鳶行動哲學   [講者] 陳世一先生(《鷹飛基隆》作者,台灣頭文化協會理事長)   [時間] 2017年12月15日(五)10:30 am   [演講地點]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一樓(基隆台鐵舊站斜對面、公車總站後方)地址: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&n
  • twitter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google-plus